CUSTOMER
客户中心
助力生命健康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加速转化
1)通讯作者
从字的外表看,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似为临时性的联系人,负责与杂志编辑办公室及提出问题的读者的联系。实际上,通讯作者一般都是老板或课题负责人。在论文中,通讯作者的信息都要求得比较详细。如在大学或医院工作,通讯作者不仅应写全名,而且还需写明学位、职称、系别、学校或医院名称、通讯地址、E-mail或G-mail 地址、电话号、电传号等。欧美诸国的习惯是把通讯作者而不是第一作者放在最后。这样一来,排在末尾的作者可能是最有名望的一位。这种习惯与国内以往盛行的做法大有不同,即把声望较高的、年龄较长的作为第一作者。比较起来,两者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但笔者仍倾向于前者,其理由如下。
(1)资望较深的作者一般并不介意他们的排列位置,排在末尾,反而有“让贤”之美称,何乐而不为。
(2)在西方,论文作者的排列位置已经成为习惯,通讯作者必然放在末尾,既无争议,也无异议。人们一眼望去就知道谁是谁。西方的这一习惯说不定是从中国古代戏剧出场顺序中学来的,最后出场者毫无异议的是最大官员。
(3)通讯作者排在末尾,为研究人员在论文中的位置留出了更大的空间和余地,较第一作者独占一切的做法更为公平和合理。
(4)多数通讯作者只是设计和指导,而并不参加或很少参加具体的研究工作,名望越高,参加具体工作的可能性越小(这里笔者只想说明事实,并无“褒贬”之意向)。因此,他们对具体的研究细节并不百分之百的清楚,这样作为第一作者也稍显不足和欠缺。鉴于上述原因,笔者呼吁国内资历较深、声望较高的专家、学者或博士生导师,向国外学些实在的东西,把第一作者让贤给您的学生们,让贤给年轻人,可能他们比您更迫切需要第一作者的论文。如若不信,请看中国的网页上所出现“论文署名老板总要做第一怎么办?”的惊呼。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这一代年轻人的需要,值得老一辈人深思。
2)共同通讯作者
与共同第一作者雷同,近年来这种“新生事物”也同样出现在通讯作者上,即共同通讯作者(co-corresponding author)。在第二个通讯作者姓名的右上方加星号(')或直接在脚注上写明“共同第一通讯作者”。例如:
“共同通讯作者”也是为解决两个通讯作者的矛盾而设计出的具体办法。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两个或多个单位合作有两个或更多老板参与的情况下。“共同通讯作者”也不失为一种尚可或良好的设计方案。但是,有不少研究者特别是老板对此并无兴趣,甚至颇为反感。也许,可以找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类难题,人们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