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CUSTOMER

客户中心

助力生命健康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加速转化

实验动物疾病模型-泌尿系统结石动物模型
更新时间: 2025-01-07 10:56

(一)药物诱发泌尿系统结石模型

1.模型机制:泌尿系统结石由尿内多种晶体物质和非晶体物质凝聚而成,可能与尿内晶体浓度增高及尿液理化因素的改变有关,可发生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处。

2.造模方法:

(1)乙二酰胺饲喂法:选用 SD大鼠,体重 220~240g。新西兰家兔体重 2.0~2.3kg。饲喂1.2%乙二酰胺-鼠标准饲料 3d以上,100%的大鼠造成泌尿系统结石。新兰家兔饲喂1%乙二酰胺免标准饲料 20d,100%复制成肾结石。

(2)TPA 和 DMT饲喂法:选用 F-344近交系大鼠。研磨的对苯二酸(TPA)拌入食物制成含 3%~5%的饲料或二甲基对苯二酸(DMT)拌入食物制成含1%~3%的饲料,分别饲喂 14~28d。

3.模型特点及应用:

(1)二乙酰胺模型:68只大鼠自食乙二酰胺一鼠标准料,3、6、9、13d均产生肉眼可见的肾输尿管和膀胱米黄色结石,其结石率达 100%。一般肾和膀胱结石小如小米,大同绿豆,形似不规则球状:输尿管结石好发部位在人膀胱口处,但亦见中部和上部栓塞样结石。

(2)TPA 和 DMT饲喂模型:饲喂14d后可诱发成泌尿系结石模型。其症状和对药物反应与人类自发性结石很相似。膀胱病理改变也是由于结石引起而不是诱发药物的作用。

(二)食饵性膀胱结石

1.造模机制:膀胱结石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发者多因营养不良所致,继发的多由肾或输尿管降至膀胱所致。其他如尿道狭窄、膀胱憩室等也可以引起膀胱结石。常用食饵法复制膀胱结石。

2.造模方法:选用出生1个月左右的幼年雄性大鼠,每3d称1次体重,用维生素A缺乏的食物饲养,经过10~14d动物体重下降,生长停滞,有干眼病的表现。在30~60天内有14%发生膀胱结石,180~250d后,膀胱结石发生率可达88%,但肾结石的发生率较低,只有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