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ER
客户中心
助力生命健康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加速转化
1.造模机制 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又称为肝窦状隙阻塞综合征(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Os),是指发生于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的非血栓性闭塞性疾病,其早期病理生理改变为肝窦内皮细胞损害致肝窦流出道阻塞。其常见病因有: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化疗,放疗;②器官移植;③食用含吡咯烷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PA)的野生植物或草药。
2.造模方法
(1)肝小静脉闭塞病造模方法:用于建立该病模型的动物主要有大鼠(SD大鼠及 Wistar 大鼠)、小鼠、狗,文献报道目前有如下模型建立方法:
1)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雄性 SD 大鼠模型:野百合碱 160mg/kg灌胃1次,分别于第 3~5 天及第6~7天表现出早期 HVOD及晚期 HVOD病理改变。
2L-NAME-小鼠模型:将 NG-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methlester,L-NAME)加入小鼠食物中(浓度1mg/g),干预6周。
3)放线菌素D-雄性 Wistar模型:放线菌素D15μg/(kg·d)连续腹腔注射 3d。
4)野百合碱-狗模型:野百合碱125mg/kg,间断口服。
5)土三七总生物碱-雄性 SD大鼠模型:提取土三七总生物碱,600mg/(kg·d)灌胃3周。
6)土三七总生物碱-雄性小鼠模型:提取土三七总生物碱,50mg/(kg·d)灌胃4周。
(2)土三七水煎剂致大鼠肝小静脉闭塞病模型建立方法:
实验动物:6~7周龄SD大鼠(雌性/雄性)。
实验试剂:土三七[菊科菊三七属菊叶三七Gynura segetum(Lour.)Merr]块根。
1)土三七水煎剂制备:取土三七块根打碎,加水6倍,浸泡 2h,加热至沸腾后中火加热1.5h,滤出药液;再次加水4倍,同样方法煎煮1.5h,滤出药液;将以上药液合并后浓缩备用(雌性大鼠药液浓度:土三七1.5g/ml,雄性大鼠药液浓度:土三七0.75g/ml)。
2)动物处理:将 SD大鼠适应性喂养 3~5d后开始药物干预,根据不同性别采用不同浓度土三七水煎剂10mL/(kg·d)灌胃2周后处死大鼠,采集标本。
3.造模特点 以上各种肝小静脉闭塞病造模方法各具特点,其中野百合碱一次灌胃所致肝小静脉闭塞病模型较为稳定,可重复性强,病程各阶段特点较为明确。其发病为急性过程,与干细胞移植相关 HVOD发病特点相似,有利于其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探索,然而该造模方法与摄入含 PA生物碱植物所致 HVOD 慢性发病特点差异较大,不能代表PA所致 HVOD的特点。L-NAME所致 HVOD模型的建立基于已有的对HVOD发病机制的认识而设计,有利于HVOD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放线菌素D所致 HVOD模型建立揭示了一种少见的 HVOD致病因素,有利于从另一个侧面研究 HVOD发病机制及探索治疗方法。以上各模型动物均为雄性,不能进一步说明HVOD发病的性别差异,土三七生物总碱所致HVOD动物模型较符合 PA所致 HVOD发病特点,但其给药情况较临床土三七摄入差异较大。土三七水煎剂所致HVOD动物模型建立中采用了雌雄个体,并发现雌雄个体对土三七水煎剂的耐受存在差异,其中雌性个体更容易发病,且病情较重。
4.肝小静脉闭塞病模型的表现及指标检测
(1)肝小静脉闭塞病模型的动物表现不特异,可以出现毛色污秽、目眦分泌物增多、精神萎靡、少动及尿色变黄等表现。
(2)病理表现:大体标本,肝脏质硬,无硬化结节,剖面可见淤血、出血,下腔静脉及肝静脉主干及肉眼可见的分支管腔内无阻塞;光镜可见不同程度的肝小叶中央静脉(centrilobular vein,CV)内皮损伤、内皮下出血,肝窦内出血、淤血扩张,肝细胞凝固性坏死,CV内皮下及外膜纤维化。该病早期病理改变主要集中在肝腺泡Ⅲ带,严重者可有汇管区受累,同时CV及肝小叶内可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
5.肝小静脉闭塞病模型的评价
优点:①方法简单,试剂价格低廉;②造模周期短;③药物干预方法与临床病人服用土三七情况接近。
缺点:土三七水煎剂有效成分浓度影响因素较多,可能影响模型的稳定性。
展望:该模型建立过程中发现雌雄个体对土三七水煎剂的耐受性存在差异,提示性别因素在土三七致HVOD过程中有一定影响,其中雌激素在 HVOD发病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