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CUSTOMER

客户中心

助力生命健康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加速转化

DNA检测的质量控制
更新时间: 2025-04-25 13:24

外关于FCM-DNA倍体分析的质量控制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导致各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差异较大,这给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交流造成很大的困难。1992年10月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组织召开了FCM-DNA定量分析统一标准的国际学术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制定了FCM-DNA测定的统一标准。以下拟就这些标准结合本实验室经验对FCM-DNA的质量控制和影响因素做重点阐述。

1. 标本采集和固定方法的质控

标本采集质量直接影响流式DNA检测的准确度和实验结果。因此,在标本采集时应注意:

① 手术新鲜标本取材,要避开出血、坏死组织;

②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或及时固定或深低温保存,以免组织自溶、DNA降解;

③ 固定剂要选择对组织穿透力强的浓度,如用浓度超过75%的乙醇固定易导致细胞表面快速形成一个蛋白质膜,使细胞内物质固定不良而发生自溶,常出现假异倍体。

2. 单细胞悬液制备的质控

合格的单细胞悬液是流式DNA分析能否成功的关键。对单细胞悬液制备的质控要求如下:

① 人外周血细胞、骨髓细胞、淋巴细胞是天然的单个分散细胞,是最适合用于流式分析的样品;

② 新鲜实体组织单细胞样品制备。目前还没有既合适又通用的方法,含大量结缔组织的组织块,宜选择胶原酶消化分散细胞;化学方法往往与酶学法联合应用;机械法碎片多,细胞损伤大;低渗法细胞核易自行释放出来,可获得较小变异系数的样品,但要防止低渗过度致核碎片增多。

3. 石蜡包埋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的质控

用于蜡组织检测细胞DNA含量是细胞学技术的重要进展之一。石蜡包埋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的质控要求如下:

① 选择无自溶坏死组织、肿瘤细胞丰富的区域;

② 切取40~50mm厚度切片,过厚消化费时,过薄则碎片多,仪器噪声增加,DNA直方图基线抬高,检出异倍体减少;

③ 组织脱蜡时要脱净,是否脱净的检查方法是弃去二甲苯,加入100%乙醇,无絮状物浮起则蜡已脱净;

④ 用梯度乙醇水化要充分;

⑤ 消化酶浓度、pH值、温度要适当。

此法尚存在以下问题:

a. 样品碎片多,CV值大,DNA直方图质量差;

b. 异倍体率下降,近二倍体被掩盖;

c. S期细胞百分比不精确,偏高;

d. DNA二倍体标准不稳定。

4. 脱落细胞样品的采集

胸腹腔积液、内镜刷检细胞、膀胱冲洗液等检测的流式DNA倍体分析结果易出现阴性和假阳性。因为细胞数量太少,一般很难达到106个/mL。

5. 细胞悬液荧光染色的质控

样品荧光染色对流式定量分析的准确度十分重要。在染色时应特别注重染料的特性及量效关系。

常见荧光染色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温度要合适,防止温度过高,最好在20℃以下;染液浓度与荧光发射强度成正比,要防止温度过高发生的浓度猝灭现象;pH值对荧光发射强度有明显影响,每种染料都有自己的合适pH值。

6. 流式细胞仪操作技术质控

仪器的线性好坏会对细胞定量分析的准确度产生显著影响,尤其对细胞周期DNA分布影响十分明显。仪器的CV值越小越好,一般应在2%以下。

7. 流式细胞分析资料处理的质控

流式细胞分析资料处理原则:

① 样品中杂质、碎片过多,细胞成分仅占20%以下时,DNA直方图基线抬高,不能进行细胞周期分析。

② 分析细胞数应在1万以上(不包括碎片、杂质及团块细胞),如果只做DNA倍体分析,小于1万也可以。当DNA异倍体细胞占10%以下时,得出结论要慎重。

③ 正常二倍体细胞的CV值大于8%时,应放弃分析。

④ 正常人不同组织的DNA含量可以有10%的漂移;S期细胞准确检测主要靠非DNA含量检测法,包括PCNA、CD71、BrdU等方法。

⑤ DNA倍体参考标准的质控:DNA倍体分析标准是根据正常二倍体DNA含量分布范围来确定的,采用同源正常组织、同种固定方法及处理方法,同步染色及在同样仪器条件下,以正常二倍体细胞作为内标准;也可以用人体恶性肿瘤组织中的正常二倍体细胞作为内标准,包括同源正常组织、血管、包膜组织及浸润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这种方法比前者更方便和准确,但仅适用于实体肿瘤组织,不适用于细胞株分析。

⑥ 假性异倍体的识别与排除:假性异倍体多出现在近二倍体肿瘤或DNA指数小于1.3的异倍体中。假性异倍体出现的原因:组织自溶;组织固定之前或固定期间(而非降解阶段)细胞DNA出现变性,染色质结构发生变化,与荧光染料结合增加或减少。在异倍体细胞数仅占测量细胞总数5%~10%的情况下,可以再行检测,若仍然出现异倍体峰,才可能为真正的异倍体峰,否则为假性异倍体。

8. 定量荧光细胞染色技术的评价标准

定量荧光细胞染色技术的评价标准应考虑:

① 特异性荧光染料是否与所研究的细胞成分为特异性结合;

②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荧光强度与所研究的细胞生化成分是否具有一定的定量关系;

③ 使用荧光显微镜检查,荧光的分布是否具有一个核形态结构,荧光分布是否一致,可否看到一些粗大的荧光颗粒;

④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评价,在DNA直方图上,DNA含量的第一个峰(G0/G1期细胞)与第二个峰(G2/M期细胞)是否成倍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