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ER
客户中心
助力生命健康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加速转化
肥胖作为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的一种流行病,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揭示肥胖的发病机制、发生发展过程,探索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日益重视的研究课题,而肥胖动物模型正是研究肥胖的理想工具。
(一)ob/ob 小鼠
ob/ob 小鼠是研究肥胖最为常用的动物模型,是从C57BL/6J小鼠突变获得的,其肥胖的发生与6号染色体异常有关,肥胖特性以常染色体隐性方式遗传。该小鼠最大的特点是代谢率降低,产热作用出现障碍。ob/ob小鼠出生后 17~21d血清胰岛素水平会出现轻度上升并伴有一过性的低脂血症,随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同时出现肥胖、体重增加等表现。
(二)Yellow 肥胖小鼠
Yellow 肥胖小鼠是最早培育的肥胖小鼠,其肥胖性状是通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Yellow 肥胖小鼠的被毛呈现黄褐色,颜色越深,肥胖程度越高。小鼠出生后4周体重就有明显的升高,4~8周为体重增长的高峰,可达 40~50g,之后体重增长开始放缓,至 24周时体重可达到60g。Yellow 肥胖小鼠代谢率也较低,与产热作用下降导致的能量保存有关。
(三)Zucker 大鼠
Zucker 大鼠又称fa/fa大鼠,其肥胖特征以常染色体隐性方式遗传。10周时该大鼠体重即可超过1000g,有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等特征。
(四)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
离乳大鼠高脂饮食喂养4周(80%的基础饲料,10%的猪油和 10%的蛋黄),同时灌服蔗糖(2g/kg体重),连续喂养12周。该大鼠体重明显高于正常饮食组,同时会出现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及高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