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CUSTOMER

客户中心

助力生命健康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加速转化

实验干货|实验大小鼠麻醉意外及抢救措施
更新时间: 2025-07-09 10:09

        动物实验过程中,为减少动物疼痛与痛苦,保证动物的福利,同时也为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数据的可靠性,需要对动物使用麻醉镇痛药。然而,实验动物在麻醉过程中,可能会因基因修饰动物遗传背景和动物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麻醉剂过敏、麻醉过量等意外的发生。今天我们带大家了解遇到麻醉意外应该怎样进行应急处理,把我们的科研伙伴从危险边缘拉回来!

大鼠气体麻醉

各程度麻醉意外及对应抢救措施

        结合已有文献和相关专业资料,本文归纳了在实验过程中针对麻醉过量所可能出现的三类不同程度的麻醉意外,并总结了相应的应对措施,适用于大小鼠的抢救操作。

        1.轻度麻醉意外时,动物的呼吸频率虽明显减慢,但依然保持规律,自主呼吸存在,呼吸深度也较正常,循环系统未见明显异常,血压和心率基本正常。这种情况下,可使用棉签轻轻刺激动物鼻腔,多次反复后通常可见呼吸加快,无需特别干预,动物即可逐渐恢复平稳的呼吸状态。

        2.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麻醉意外,动物表现为呼吸大幅减慢甚至变得不规律,时有时无,深浅不一,并伴有缺氧表现,循环系统也可能受到影响,例如心跳减慢或血压下降等,应立即进行人工辅助通气或供氧处理。同时,可将胸部置于拇指与食指之间,对心脏区域进行快速、有节奏的按压,频率控制在每分钟约90次。

        3.若遇到最严重的情况,即危及生命的麻醉意外,表现为完全停止呼吸,心跳极度缓慢且节律紊乱,血压显著下降,甚至出现心搏停止,此时必须立刻进行人工呼吸或供氧抢救。同时应根据所用麻醉剂类型选择对应的拮抗药物。如怀疑发生心搏骤停,可立即使用肾上腺素;若有心力衰竭,应辅以碳酸氢钠治疗以纠正常见的酸中毒状态。

        常用拮抗药详见下表:

实验大、小鼠麻醉操作小tips

        1.在整个麻醉过程中,应持续关注动物的呼吸节律和深度,确保其呼吸道始终保持通畅,不出现阻塞。

        2.啮齿类动物由于体表面积较大,体温在麻醉期间容易下降,因此建议在手术台上配备加热垫或保温灯,并持续使用至动物完全苏醒,以防低温引发并发症。

        3.对于群养的啮齿动物,麻醉后更需密切观察,直至其恢复完全的自主活动能力。因为在群体中存在社会等级,低等级个体往往容易受到攻击,若在尚未清醒时被放回群体,有可能遭受同类啃咬。

        4.如采用注射型麻醉,应先精确称量每只动物的体重,再据此计算药物剂量,不可一律给予相同剂量。这样既能减少因剂量过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也有助于避免因过量麻醉造成的死亡。

        5.使用吸入式麻醉时:

        ①首先应确认麻醉设备和气体输送系统运作正常,并根据大小鼠的体型选用合适的面罩或麻醉箱,确保麻醉气体能够有效吸入。

        ②麻醉气体的浓度应根据动物体重及实验要求灵活调节,避免麻醉深度过浅或过深。

        ③实验过程中应使用废气吸附装置来处理残余麻醉气体,以减少对实验操作人员健康的影响。

小鼠腹腔注射麻醉

 

        声明:本文使用图片来源于网络和文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