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ER
客户中心
助力生命健康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加速转化
近日,《Nature》杂志披露了一项颠覆性的学术评价工具 —— “科研诚信风险指数”(Research Integrity Risk Index,简称 RI² 指数),通过追踪论文撤稿率和除名期刊发文比例,识别那些可能因追求发表数量而忽视科研质量的机构。
RI² 指数根据两个核心指标对大学进行评级:一是机构在Scopus和Web of Science等除名期刊(被剔除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比例,二是过去两年内的论文撤稿率。大学被划分为五个风险等级,从“低风险”到同时具备高撤稿率和高除名期刊发文率的“危险信号”级。
该指数由贝鲁特美国大学信息科学家洛克曼・梅霍开发,团队研究分析了沙特阿拉伯、印度、黎巴嫩和阿联酋的18所近年来论文数量激增且排名快速上升的大学。例如,黎巴嫩美国大学(LAU)在2018-19至2023-24年间论文数量增长908%,远超黎巴嫩其他机构17%的平均水平,但因高撤稿率和除名期刊发文比例被列为“危险信号”。同期,该校第一作者率从57%骤降至18%。另一所被分析的利雅得国王沙特大学(KSU)在2023-24年有986篇论文发表于除名期刊,撤稿率也位居全球前列。
目前,LAU和KSU均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2025世界大学排名前300名,但该排名尚未纳入撤稿数据。《泰晤士高等教育》表示其采用多重指标评估质量,并定期审查标准,剔除已停刊期刊的影响。
数字繁荣下的学术隐忧
当前全球大学排名体系普遍以论文发表量、引用次数等 “正向数据” 为核心指标,这种评价导向催生了一种 “数字竞赛”。部分高校为快速提升排名,不惜采取论文代写、数据造假等短视行为。
例如,沙特国王大学(KSU)2023-2024年在被剔除期刊上发表论文达 986 篇,撤稿率长期位居全球前列。此类现象暴露出传统评价体系的重大缺陷:将科研卓越简单等同于数字增长,却忽视了学术质量与诚信的根本。
梅霍团队的研究发现,2018-2024年间,黎巴嫩美国大学(LAU)论文数量激增 908%,远超黎巴嫩高校 17% 的平均增幅。然而,其撤稿率与 “问题期刊” 发文率的同步攀升,使其被 RI² 指数列为 “红色预警” 机构。这一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脱离诚信根基的学术扩张,终将沦为沙滩上的楼阁。
什么是Research Integrity Risk Index?
传统排名体系聚焦论文产出量,RI²却另辟蹊径,锁定两大“负向指标”:
撤稿率:机构近两年被撤回论文比例。
“问题期刊”发文率:在被Scopus或Web of Science剔除期刊上的论文占比。
梅霍强调,RI²并非直接指控学术不端,而是通过量化风险将高校划分为五级——从“低风险”到需紧急审查的“红色预警”。若两项指标均居高,则亮“红灯”,警示其排名快速攀升或存隐患。所有评估数据均来自公开可查的学术数据库,避免了主观评价的干扰,为排名机构提供了客观的改进依据。
印度研究观察组织创始人阿查尔・阿格拉瓦尔指出,该指数 “及时纠正了将科研卓越等同于数量的误区”,是推动学术评价体系革新的 “关键一步”。
光环下的红灯案例
研究团队聚焦沙特、印度、黎巴嫩和阿联酋18所“论文激增”高校,结果触目惊心:
黎巴嫩美国大学(LAU):2018至2023五年间论文数激增908%(远超该国高校平均17%的增幅),却因高撤稿率与问题期刊发文率被标为“红灯”。其第一作者占比更从57%骤降至18%,合作模式引发伦理质疑。
沙特国王大学(KSU):2023年度在问题期刊发文高达986篇,撤稿率同样位列全球前列。
排名前十的红灯高校
面对数据,LAU解释增长源于“2022年启动的百人研究支持计划”,未否认数据真实性;KSU则保持沉默。
指数的横空出世引发两极反响
印度研究观察组织创始人阿查尔·阿格拉瓦尔盛赞其为"纠偏利器",呼吁排名机构将其纳入评估体系;而黎巴嫩美国大学则辩称增长源于科研扶持计划,质疑指数忽视发展阶段性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泰晤士高等教育等机构已开始调整策略,在评估中剔除停刊数据并引入质量维度,但撤稿率指标尚未进入核心评价体系。
这场争议折射出更深层的治理困境:在科研资源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如何平衡效率与诚信?RI²指数给出的启示在于,学术评价需建立三维坐标系——既要有纵向的时间轴观察发展轨迹,也要有横向的指标轴鉴别质量成色,更需设置红色的警戒线守护底线。
当高校排名跃升伴随诚信风险指标升高时,监管部门应及时启动学术审计,就像金融监管局核查异常交易账户。
声明:来源IAMSET学术服务、Nature等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更多学术资讯,请关注潮新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