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服务

SERVICE

技术服务

高质量的数据和快速的周转期以支持各项药物开发、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
更新时间: 2024-12-10 13:59

一、概述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它们起源于中胚层,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细胞,如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肉细胞等。MSCs具有多种治疗功能,包括免疫调节、抗炎、促进血管生成、抗氧化和抗细胞凋亡等。 此外,MSCs的衍生物,如外泌体,也在肿瘤治疗和炎症性皮肤病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外泌体可以调节肿瘤增殖、凋亡、血管生成、肿瘤干细胞活性、肿瘤侵袭和转移以及肿瘤免疫。

二、实验方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

1、取材:通常使用大鼠或小鼠的股骨和胫骨作为细胞来源。首先,动物被处死并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取出骨头并清除周围的肌肉和结缔组织。

2、骨髓冲洗:剪开骨头两端,暴露出骨髓腔,使用注射器吸取DMEM培养基从开口处注入骨髓腔,收集骨髓细胞。

3、培养:将分离出的细胞悬液接种到培养瓶中,并在37°C、5% CO2的条件下培养。

4、换液和传代:第二天更换培养基以去除未贴壁的细胞。随后,每2-3天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更换培养基。当细胞生长到80%-90%的融合度时,使用0.25%胰蛋白酶进行消化并进行传代。

5、细胞鉴定: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如CD29、CD44、CD90(阳性标记)和CD34、CD45、HLA-DR(阴性标记)来鉴定BMSCs。

6、诱导分化:为了研究B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可以进行成骨、成脂和成软骨等诱导分化实验,并通过特定的染色方法(如茜素红、油红O、阿利新蓝)来鉴定分化结果。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

1、取材:选用四周龄大鼠或小鼠,剪开其下腹至颈部皮肤,分离出暴露出来的腹股沟脂肪组织。

2、清洗处理:分离出的脂肪组织放入PBS洗去血污及毛发,转移入培养皿,将其剪碎转移至15mL离心管。

3、消化处理:加入10倍组织体积量的,0.1% 的I型胶原酶,放置培养箱中,37°C消化约50min。

4、离心收集:消化完成以后,1000r/min,离心5min收集细胞,加入DMEM完全培养基重悬,过200目细胞筛,制备单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在37°C、5% CO2的条件下培养。

5、换液和传代:第二天更换培养基以去除未贴壁的细胞。随后,每2-3天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更换培养基。当细胞生长到80%-90%的融合度时,使用0.25%胰蛋白酶进行消化并进行传代。

注意事项:一般做成骨成脂肪诱导可等细胞P3代,细胞纯度相对高,原代细胞细胞传代次数有限,间充质干细胞一般于6代后增殖速度明显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