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CUSTOMER

客户中心

助力生命健康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加速转化

新汇总!已统计303位!2025年青A、青B名单(原国家杰青、国家优青)!!
更新时间: 2025-09-08 15:43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吸引海外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2025年起,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更名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原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也被称为“小杰青”,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铺垫性科技支撑基金。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加强对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培养,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自然科学基金委决定自2012年起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作为人才项目系列中的一个项目类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与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之间形成有效衔接,促进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主要支持具备5~10年的科研经历并取得一定科研成就的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在科研第一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2025年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更名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

        2025年青年科学基金的A类和B类名单反映了不同的侧重点。A类更看重原始创新和学术突破,主要集中在理工科和基础学科,比如物理、化学、材料、信息工程等,入选者大多来自北大、清华、中科大、复旦、浙大、南大等顶尖高校,以及中科院各研究所,整体走的是硬核科研路线。B类则更突出应用潜力和国际化发展,生命科学、医学和工科占比较高,附属医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名字频繁出现,临床医学和科研结合的趋势很明显。总体上,A类强调基础突破,B类倾向应用转化,两者在定位上形成互补。在机构分布上,双一流高校和中科院依旧是核心力量,但农业科研院所和医学科学院的存在感也在上升。同时,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智能制造等交叉方向不断涌现,显示出科研发展的新趋势。

 

        声明:来源于科学家之家。仅用于学术分享。若有侵权,还请及时联系小编,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或修正。